微信小程序入门教程之三:脚本编程
本文最后更新于 1370 天前,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。

这个系列教程的前两篇,介绍了小程序的项目结构页面样式

今天,接着往下讲,教大家为小程序加入 JavaScript 脚本,做出动态效果,以及如何跟用户互动。学会了脚本,就能做出复杂的页面了。

本篇的难度要大于前两篇,如果觉得不好理解,可以先跟着例子,动手做一遍,然后再读文字说明,可能就容易理解了。

所有示例的完整代码,都可以从 GitHub 的代码仓库下载。

一、数据绑定

前面的所有示例,小程序的页面都是写死的,也就是页面内容不会变。但是,页面数据其实可以通过脚本传入,通过脚本改变页面,实现动态效果。

小程序提供了一种特别的方法,让页面可以更方便地使用脚本数据,叫做"数据绑定"(data binding)。

所谓"数据绑定",指的是脚本里面的某些数据,会自动成为页面可以读取的全局变量,两者会同步变动。也就是说,脚本里面修改这个变量的值,页面会随之变化;反过来,页面上修改了这段内容,对应的脚本变量也会随之变化。这也叫做 MVVM 模式。

下面看一个例子。打开home.js文件,改成下面这样。

 Page({
  data: {
    name: '张三'
  }
}); 

上面代码中,Page()方法的配置对象有一个data属性。这个属性的值也是一个对象,有一个name属性。数据绑定机制规定,data对象的所有属性,自动成为当前页面可以读取的全局变量。也就是说,home页面可以自动读取name变量。

接着,修改home.wxml文件,加入name变量。

 <view>
  <text class="title">hello {{name}}</text>
</view> 

上面代码中,name变量写在{{...}}里面。这是小程序特有的语法,两重大括号表示,内部不是文本,而是 JavaScript 代码,它的执行结果会写入页面。因此,{{name}}表示读取全局变量name的值,将这个值写入网页。

注意,变量名区分大小写,nameName是两个不同的变量名。

开发者工具导入项目代码,页面渲染结果如下。

可以看到,name变量已经自动替换成了变量值"张三"。

这个示例的完整代码,可以查看代码仓库

页面和脚本对于变量name是数据绑定关系,无论哪一方改变了name的值,另一方也会自动跟着改变。后面讲解到事件时,会有双方联动的例子。

二、全局数据

数据绑定只对当前页面有效,如果某些数据要在多个页面共享,就需要写到全局配置对象里面。

打开app.js,改写如下。

 App({
  globalData: {
    now: (new Date()).toLocaleString()
  }
}); 

上面代码中,App()方法的参数配置对象有一个globalData属性,这个属性就是我们要在多个页面之间分享的值。事实上,配置对象的任何一个属性都可以共享,这里起名为globalData只是为了便于识别。

然后,打开home.js,改成下面的内容,在页面脚本里面获取全局对象。

 const app = getApp();

Page({
  data: {
    now: app.globalData.now
  }
}); 

上面代码中,getApp()函数是小程序原生提供的函数方法,用于从页面获取 App 实例对象。拿到实例对象以后,就能从它上面拿到全局配置对象的globalData属性,从而把app.globalData.now赋值给页面脚本的now属性,进而通过数据绑定机制,变成页面的全局变量now

最后,修改一下页面代码home.wxml

 <view>
  <text class="title">现在是 {{now}}</text>
</view> 

开发者工具导入项目代码,页面渲染结果如下。

可以看到,页面读到了全局配置对象app.js里面的数据。

这个示例的完整代码,可以查看代码仓库

三、事件

事件是小程序跟用户互动的主要手段。小程序通过接收各种用户事件,执行回调函数,做出反应。

小程序的常见事件有下面这些。

  • tap:触摸后马上离开。
  • longpress:触摸后,超过 350ms 再离开。如果指定了该事件的回调函数并触发了该事件,tap事件将不被触发。
  • touchstart:触摸开始。
  • touchmove:触摸后移动。
  • touchcancel:触摸动作被打断,如来电提醒,弹窗等。
  • touchend:触摸结束。

上面这些事件,在传播上分成两个阶段:先是捕获阶段(由上层元素向下层元素传播),然后是冒泡阶段(由下层元素向上层元素传播)。所以,同一个事件在同一个元素上面其实会触发两次:捕获阶段一次,冒泡阶段一次。详细的介绍,请参考我写的事件模型解释

小程序允许页面元素,通过属性指定各种事件的回调函数,并且还能够指定是哪个阶段触发回调函数。具体方法是为事件属性名加上不同的前缀。小程序提供四种前缀。

  • capture-bind:捕获阶段触发。
  • capture-catch:捕获阶段触发,并中断事件,不再向下传播,即中断捕获阶段,并取消随后的冒泡阶段。
  • bind:冒泡阶段触发。
  • catch:冒泡阶段触发,并取消事件进一步向上冒泡。

下面通过一个例子,来看如何为事件指定回调函数。打开home.wxml文件,改成下面的代码。

 <view>
  <text class="title">hello {{name}}</text>
  <button bind:tap="buttonHandler">点击</button>
</view> 

上面代码中,我们为页面加上了一个按钮,并为这个按钮指定了触摸事件(tap)的回调函数buttonHandlerbind:前缀表示这个回调函数会在冒泡阶段触发(前缀里面的冒号可以省略,即写成bindtap也可以)。

回调函数必须在页面脚本中定义。打开home.js文件,改成下面的代码。

 Page({
  data: {
    name: '张三'
  },
  buttonHandler(event) {
    this.setData({
      name: '李四'
    });
  }
}); 

上面代码中,Page()方法的参数配置对象里面,定义了buttonHandler(),这就是<button>元素的回调函数。它有几个地方需要注意。

(1)事件回调函数的参数是事件对象event,可以从它上面获取事件信息,比如事件类型、发生时间、发生节点、当前节点等等。

(2)事件回调函数内部的this,指向页面实例。

(3)页面实例的this.setData()方法,可以更改配置对象的data属性,进而通过数据绑定机制,导致页面上的全局变量发生变化。

开发者工具导入项目代码,点击按钮后,页面渲染结果如下。

可以看到,点击按钮以后,页面的文字从"hello 张三"变成了"hello 李四"。

这个示例的完整代码,可以查看代码仓库

这里要强调一下,修改页面配置对象的data属性时,不要直接修改this.data,这不仅无法触发事件绑定机制去变更页面,还会造成数据不一致,所以一定要通过this.setData()去修改。this.setData()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,有很多细节,详细介绍可以读一下官方文档

四、动态提示 Toast

小程序提供了很多组件和方法,用来增强互动效果。比如,每次操作后,都显示一个动态提示,告诉用户操作的结果,这种效果叫做 Toast。

打开home.js文件,为this.setData()加上第二个参数。

 Page({
  data: {
    name: '张三'
  },
  buttonHandler(event) {
    this.setData({
      name: '李四'
    }, function () {
      wx.showToast({
        title: '操作完成',
        duration: 700
      });
    }),
  }
}); 

上面代码中,this.setData()方法加入了第二个参数,这是一个函数,它会在页面变更完毕后(即this.setData()执行完)自动调用。

这个参数函数内部,调用了wx.showToast()方法,wx是小程序提供的原生对象,所有客户端 API 都定义在这个对象上面,wx.showToast()会展示微信内置的动态提示框,它的参数对象的title属性指定提示内容,duration属性指定提示框的展示时间,单位为毫秒。

开发者工具导入项目代码,点击按钮后,页面渲染结果如下。

过了700毫秒,提示框就会自动消失。

这个示例的完整代码,可以查看代码仓库

五、对话框 Modal

下面,我们再用小程序提供的wx.showModal()方法,制作一个对话框,即用户可以选择"确定"或"取消"。

打开home.js文件,修改如下。

 Page({
  data: {
    name: '张三'
  },
  buttonHandler(event) {
    const that = this;
    wx.showModal({
      title: '操作确认',
      content: '你确认要修改吗?',
      success (res) {      
        if (res.confirm) {
          that.setData({
            name: '李四'
          }, function () {
             wx.showToast({
               title: '操作完成',
               duration: 700
             });
          });
        } else if (res.cancel) {
          console.log('用户点击取消');
        }
      }
    });
  }
}); 

上面代码中,用户点击按钮以后,回调函数buttonHandler()里面会调用wx.showModal()方法,显示一个对话框,效果如下。

wx.showModal()方法的参数是一个配置对象。title属性表示对话框的标题(本例为"操作确认"),content属性表示对话框的内容(本例为"你确认要修改吗?"),success属性指定对话框成功显示后的回调函数,fail属性指定显示失败时的回调函数。

success回调函数里面,需要判断一下用户到底点击的是哪一个按钮。如果参数对象的confirm属性为true,点击的就是"确定"按钮,cancel属性为true,点击的就是"取消"按钮。

这个例子中,用户点击"取消"按钮后,对话框会消失,控制台会输出一行提示信息。点击"确定"按钮后,对话框也会消失,并且还会去调用that.setData()那些逻辑。

注意,上面代码写的是that.setData(),而不是this.setData()。这是因为setData()方法定义在页面实例上面,但是由于success()回调函数不是直接定义在Page()的配置对象下面,this不会指向页面实例,导致this.setData()会报错。解决方法就是在buttonHandler()的开头,将this赋值给变量that,然后在success()回调函数里面使用that.setData()去调用。关于this更详细的解释,可以参考这篇教程

这个示例的完整代码,可以查看代码仓库

今天的教程就到这里,对于初学者来说,已经讲了很多东西,可能需要慢慢消化。如果对网页开发和 JavaScript 语言不熟悉,你也许会觉得不容易完全理解,不用担心,初学者只需要知道加入脚本的方法,以及脚本可以达到的效果就可以了,后面做到实际的项目,慢慢就会加深理解。

有了脚本以后,就可以通过小程序 API,去调用微信的各种内置能力。下一篇教程将重点讲解如何使用小程序 API。

(完)

标题:微信小程序入门教程之三:脚本编程
地址:https://xiaodongxier.com/331.html
作者:王永杰
暂无评论

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


				
|´・ω・)ノ
ヾ(≧∇≦*)ゝ
(☆ω☆)
(╯‵□′)╯︵┴─┴
 ̄﹃ ̄
(/ω\)
∠( ᐛ 」∠)_
(๑•̀ㅁ•́ฅ)
→_→
୧(๑•̀⌄•́๑)૭
٩(ˊᗜˋ*)و
(ノ°ο°)ノ
(´இ皿இ`)
⌇●﹏●⌇
(ฅ´ω`ฅ)
(╯°A°)╯︵○○○
φ( ̄∇ ̄o)
ヾ(´・ ・`。)ノ"
( ง ᵒ̌皿ᵒ̌)ง⁼³₌₃
(ó﹏ò。)
Σ(っ °Д °;)っ
( ,,´・ω・)ノ"(´っω・`。)
╮(╯▽╰)╭
o(*////▽////*)q
>﹏<
( ๑´•ω•) "(ㆆᴗㆆ)
😂
😀
😅
😊
🙂
🙃
😌
😍
😘
😜
😝
😏
😒
🙄
😳
😡
😔
😫
😱
😭
💩
👻
🙌
🖕
👍
👫
👬
👭
🌚
🌝
🙈
💊
😶
🙏
🍦
🍉
😣
Source: github.com/k4yt3x/flowerhd
颜文字
Emoji
小恐龙
花!
上一篇
下一篇